全国第15届流体包裹体学术会议在穗召开
近300名中外地学专家汇集一堂全国第15届流体包裹体学术会议在穗召开
谢先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金庆焕(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法国、加拿大的地学专家,11月7日至10日汇集金秋美丽的羊城,举行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将为寻找石油提供理论和新方法。这是记者日前在会议现场采访时了解到的。
据悉,近年来,地球中流体的存在方式及其运移已被越来越多的地学工作者所关注,“流体的地质作用”逐渐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界公认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之一。对地质流体的研究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而且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根本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作为可以观察到的地质流体天然样品,流体包裹体在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始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能源求量持续扩大,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国。因此,在现今国际能源特别是石油看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能提出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而利用油气包裹体找石油和天然气是一门新的技术,并且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次会议便充分交流和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
这次由中科院地化所、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和广东省地质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会议,主要议题包括: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造山带、边缘海及沉积盆地流体;热液流体与成矿作用;岩浆作用与溶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新进展等。会议共收到汇编成册的论文121篇,其中有19篇在大会作报告,57篇在分会场作学术交流。
业内人士称,第15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召开,恰好是1977年在广西举行的“首届全国包裹体学术研讨会”创办30周年。3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理论水平及手段的提高,国内学者对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均获得了大量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及时总结和交流,必将对“流体的作用”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刘如春 特约记者:胡红拴、林郑楷 2007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