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广东营华南理工大学分营活动花絮
编者按:这是一篇由广东省地质学会等单位举办的地学夏令营营员写的文章,他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尽管文章仍带有丝丝的稚嫩之处,但质朴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心声。编发此文,在于激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地质环境。 保护地质环境,发展生态文明
――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广东营华南理工大学分营活动花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土木系大三学生 王浩
(指导教师: 胡红拴 宿文姬)
2007年9月3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培训楼里,一片热烈的掌声,拉开了“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广东营华南理工大学分营”活动的序幕。出席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有广东省地质学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更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书记及多位老师,这隆重的开营仪式,使我们感到这次活动将意义非凡。
广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张方荣先生首先对同学们发出了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倡议,建筑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大家在本次活动中,能够寓教于乐,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意义,将平时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今后更好的从事土木工程工作,保护我们的家园打好基础。
他们说:“爱护地球,保护人类的家园,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是有识之士形成的共识。我们知道,依赖于地球生存的人类,为了进步和发展,其工程――经济活动规模日趋增大,如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大兴土木进行的地面、地下工程建设等。于是,大量的土地被房屋、铁路、公路、水库、矿山等工程建筑所占据。因此,这些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之发生变异,形成环境效应。
其实,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我们已经收到了大自然不断发出的警报:海平面上升、矿产资源趋于枯竭、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发、气候变暖……,这一切都在不断的提醒人们:要善待地球,珍惜地球赐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如何改造、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是当今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地球资源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不应该无动于衷,都应该明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善待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责任。而当务之急是要珍惜和保护我们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将要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肩负起保护我们人类家园的重任,充分利用所学专业,在所从事的人类工程活动中,建立起保护地质环境的强烈意识,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做出努力。
2007年9月4日,同学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指导老师刘启玲等人的带领、讲解下,认识了构成地球的三大岩类――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认识了构成岩石的矿物,认识了地球生物的演变、进化。活动的开展,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其能够结合所学专业,深入理解在不同成因的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时,考虑、把握不同岩石特性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地基持力层。这种实践,对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把握要点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7年9月5日,110余名同学来到了广州很有代表意义的地质公园 莲花山公园,参观、考察海蚀地貌、丹霞地貌,认识节理与断层等地质构造。这种走出课堂,沿着地质历史的轨迹,沿着古人开采坚硬岩石留下的古采石场遗迹,面向大海,汲取着知识的汁液,感受着沧海桑田的变迁,体会着心灵的一次次震撼。 如果说地化所的室内岩矿标本参观和莲花山的地质地貌考察是追寻“远古的记忆”,那么,9月6日佛山南海千灯湖畔的一个建筑工地的基坑工程参观,则让同学们直观地充分认识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了基坑开挖、边坡稳定加固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了解了基坑及边坡稳固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学习了静力载荷试验及现场抽水试验的原理、目的与过程。
总之,这次别开生面的夏令营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活动。它专业性很强,很多同学都是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深入实际地了解这些将要从事的工作,所以都表现的非常积极、认真,富于激情。不仅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在空余时间积极去查阅相关资料,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起到了由点到面的良好效果,并在活动结束时,从心底发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概,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这次夏令营活动,在我们这些未来土木工程师的心里播下了保护地质环境的种子,活动的主题和意义应该说得到了全面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更会让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在今后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中,发挥专业优势,保护地质环境,发展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