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学科普工作如火如荼、高潮频起
乘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强劲东风广东地学科普工作如火如荼、高潮频起
记者 胡红拴 记者 刘如春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广东省地质学会充分发挥省级学术团体的优势,紧紧围绕地学科普做文章,地学科普工作如火如荼,佳音不断,高潮频起。这是记者日前在广东省地质学会采访时了解到的。
首先,他们抓住“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做文章。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勘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写作班子,撰写有份量的文章,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日报华南版等媒体发表,在《广东科技报》出版“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等“地球日”专版。举办省内各大媒体信息通报会,编印、购买数万份《地球日》宣传小报和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球日专版,以及特制的世界地球日纪念广告笔向群众派发,宣传诸如“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防治地质灾害”等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邀请地学专家到华南理工大学、执信中学等十余个重点大、中专学校举办地学科普报告会。并于地球日当天在广州等大中城市核心区域举办“广场文化大型活动”。如2006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广东省地质学会即联合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在广州市人民公园联合举办第37个“世界地球日社区论坛”大型宣传活动。在论坛上,来自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地学专家、学者、作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和现场咨询。大型充气拱门、舞台等现场气氛和有奖知识问答、免费珠宝鉴定咨询和大型《人与自然》图片展览等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州市民及广州的各大新闻媒体,活动期间始终人流不断。《南方都市报》等重量级新闻媒体,均对其“地球日”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等,还结合此活动做了重点宣传。广东省地质勘查局下属各野外地质大队,以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都在所在地区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广东的“地球日”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第二,地学夏令营活动精彩不断。该会组织的地学夏令营,历史长(连续26届,近三万人),规模大(每年十余个分营,千余人),创新多(分别在全国举办首个香港夏(冬)令营和澳大利亚营;创办首个大学生地学夏令营和省级地学夏令营农村基层分营),特色强(紧紧围绕地质科学主题)。
夏令营期间,除了向青少年普及地学知识、进行地学考察外,还参观、游览革命史迹和名胜古迹,同时,举办科普讲座,学习天文、地质、地理、水电、环境、生态等相关知识。各分营还组织营员撰写地学小论文(撰写地学小论文人数占参营者50 以上),采集岩石标本和化石标本。每一分营均评选优秀营员、优秀辅导员、优秀小论文。一些优秀小论文还被学会推荐到有关刊物发表。有的分营还举办了地学知识竞赛,参加全国“智力七巧板” 竞赛。这种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地学夏令营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课堂上、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由于这种地学科普活动深入人心,各级领导也愈来愈重视,承办单位愈来愈积极,参营学生愈来愈踊跃,参营指导专家的分量也愈来愈重。
如2007年该会举办的十个地学夏令分营,从该会理事长、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局长何熙平,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彭少梅多次给予具体的指示和指导,副理事长、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总经理谢玉洪出任西部石油分营营长,南海西部公司总经理宋恩来和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总经理刘基插任分营副营长,韶关市副市长兰茵出任韶关分营名誉营长,科协主席郑适任营长等一批厅局级和主要部门领导同志在本次夏令营文件、场合中的多次出现中说明,广东已拥有一批热心青少年地学科普工作的领导同志,且得到其高度重视。
从华师附中分营的营员选拔,除地理科考分名列前茅外,还需在体育、体能测试中“过关斩将”,取得好的成绩。凡口铅锌矿子弟学校的营员,需是各班的成绩前五名获得者。和各分营如此制定较为严格的营员入营条件中,可以看出,各级办营单位对地学夏令营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地学夏令营活动愈来愈深入人心。
从香港理工大学的李作明教授、林海勇教授等带领营员参观了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合桥――青马大桥以及世界最大的海峡淡水库――万宜水库,观察沿海海蚀地貌及海岛、砂堤和湿地地貌、火山岩及凝灰岩中的褶曲形态、流纹岩发育成的巨型六方柱节理、香港最大的青山泥石流遗迹等,让营员们了解了海蚀作用、火山作用及间歇沉积作用,了解了凝灰岩中的褶曲的成因等科学知识。到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刘启玲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宿文姬博士带领营员参观莲花山古采矿场矿床遗迹、古海蚀崖地貌和丹霞地貌遗迹,说明广东地学夏令营已有一大批主流资深地质专家深入其中。
第三,科普创作佳作不断。该会筹划、组织科普骨干编写和出版了科普专集《南岭探奇》、《吃喝玩乐侃地学》、《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老地质队员说道》、科普丛书《走近蓝色的海洋》等书籍,组织科普作家撰写科普文章在报刊发表。这些作品在广东省历次科普作品评奖活动中均有大奖涌现,获省市以上奖项30余次,为广东省自然科学类学会中获此类奖项最多的社团之一,被省有关部门领导赞扬为“是硕果累累的科普创作集体”。如该会资深地质专家、原副理事长杨超群研究员撰写的《恐龙灭绝,缘于生殖功能衰退》等科普文章,多次获奖,该会科普委主任、科普作家林郑楷的《长羽毛的恐龙是鸟类的祖先》一文,被《南方周末》全文采用,以近一个版面的篇幅刊出,在地学界、古生物学界,尤其是北京、广州等地,反映强烈,林郑楷本人也被有关部门评为全国首个科普高级工程师和广东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先进工作者等,均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